計算污泥量:
首先需要確定除塵設備每天產生的污水量以及污水中含泥量,從而計算出每天會產生多少泥餅。
例如,一個污水處理廠設計處理污水總量1000噸,污水含固率1%,則絕干污泥量為10噸。考慮到壓濾機處理市政污泥含水率一般在75%左右,因此需要將絕干污泥換算成含水率75%的污泥量,即17.5噸。
確定處理量:
根據計劃的工作時長(如8小時)和壓濾周期(如4小時一次),計算出壓濾機每小時需要處理的污泥量。
例如,上述情況下每小時需要處理約2.2噸含水率75%的污泥,單次壓濾周期需要處理約8.8噸污泥。
選擇過濾面積:
壓濾機的過濾面積直接關系到處理量。一般來說,壓濾機一平方的容積是15L,因此可以通過計算得出所需壓濾機的過濾面積。
例如,對于單次需要處理8.8噸污泥的壓濾機,其過濾面積約為586平方(8.8噸÷15L),再適當放大后可選擇約700平方的壓濾機。
機架大小的選擇通常基于過濾面積。以下是一個大致的參考范圍:
· 10-30平方:選630型機架
· 30-60平方:選800型機架
· 80-120平方:選1000型機架
· 120-250平方:選1250型機架或2500型機架
· 300-500平方:選1500型機架
濾室結構主要有板框式和廂式兩大類:
· 板框式壓濾機:為一板一框式結構,能承受的過濾壓力較低(通常小于,適合濾紙等強度較低且經常更換的過濾介質。
· 廂式壓濾機:濾板為廂式結構,能承受的過濾壓力更高,使用范圍更廣。廂式壓濾機又分為隔膜壓榨型、普通型、快開式等。
自動化程度的選擇應根據生產需求和預算來決定:
· 手動操作:成本較低,但操作過程繁瑣,效率較低,適合小型或臨時性的壓濾作業。
· 半自動操作:結合了手動和自動的優點,可以在保證一定效率的同時減輕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。
· 全自動操作:最為高效和智能的操作方式,可以實現壓濾過程的完全自動化,大大提高生產效率,但成本也相對較高,適合大型或連續性的壓濾作業。
濾布和濾板的選擇應根據要處理的污泥成分及特性來決定:
· 濾布:首先看材質,如滌綸、丙綸等,主要根據物料的溫度、酸堿度等參數來選。然后選透氣量,表示在特定壓差下單位面積上透過的氣量。
· 濾板:常見材質有聚丙烯(PP)、聚乙烯(PE)和不銹鋼等。聚丙烯濾板具有較好的耐腐蝕性和耐磨性,適用于一般的壓濾作業;不銹鋼濾板則具有更高的強度和耐腐蝕性,適用于對過濾效果要求較高的場合。
根據實際需求,還可以選擇以下配置來提高壓濾機的性能和效率:
· 自動拉板系統:在過濾完成后自動拉開濾板卸餅,提高工作效率,減少人工操作。
· 曲張系統:通過曲張臂撐開濾布使濾餅脫落,適用于濾餅較難脫落的物料。
· 翻板接液系統:在壓濾機濾板下方裝置翻板以收集滴漏液或沖洗水,保證濾餅不被二次污染。
· 濾布沖洗系統:自動沖洗濾布以保持其過濾性能。
最后,還需要考慮供應商的售后服務能力。優質的售后服務可以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和維護,降低設備的故障率和維修成本。因此,在選擇壓濾機時,除了考慮設備本身的性能和質量外,還需要考慮供應商的售后服務能力和信譽度。